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 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 |
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? 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。 |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 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 |
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 取次花丛懒回顾,半缘修道半缘君。 |
我的日记
>>更多日记残缺的现实.完美的理想
水调歌头
作者:苏轼
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,兼怀子由。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 ,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。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 品读 《水调歌头》
这是苏东坡在月光下思念弟弟苏辙子由的词,我不禁为词人的新奇想象所折服,它不同于其他诗人,大胆创新,把自己置于月宫主人的位置,他在饮酒赏月中,逸兴神飞,神游月宫,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,不由被词人的的意境所吸引。
“ 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,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”作者既不写明月之美,也不写佳节之欢,一连串的发问,可能是挣脱写中秋节的俗套 ,更可能是积在心灵深处突然爆发,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有一连串的疑问,焦点是明月,可以想象,问得一步比一步难答,疑得一步比一步甚远,在如此深沉的一文中,究竟寄托着什么呢?
“ 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”这里所表达的感情起了急剧的变化,疑问的目的为解迷惑,既有让人飘飘欲仙的感觉,又感到琼楼玉宇的高处不胜寒,用一个“恐”字表达了他的心情,他不想回去。
“起舞弄清影,和似在人间。”读到这句时,我感到他比其他诗人更胜一筹。他虽在政治上遭受过种种挫折,还是感到人间更可爱,他这种屡遭贬斥,仍然热爱生活的精神,正是苏词豪迈的根源,是他百折不饶的精神在词中体现。
“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”寥寥几笔,勾勒出词人的彻夜不眠。更衬托出作者思念弟弟的深情,也反映了作者在用词上的高超技巧。
“不是有恨,何是长向别时圆?”作者不在词中洒泪哀叹,而是笔锋一转,这一转,实际流露出因意外不幸沦落异乡,良宵佳节骨肉不得团聚旳愤慨。
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”作者在这里,把刚刚泄愤,加以理智的用自然规律来劝慰自己,表现了词人深晓生活规律和开阔的胸怀。读到这儿使我豁然开朗。
“ 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作者把揪心的寂寞寄托在愿望上,希望自己思念的弟弟健康长寿,虽相隔千里也能共享明月。词人美好的愿望,立即使我眼前一亮,就是这样的希望,使人不怕挫折,去奋斗,去战胜一切困难。这就是关键之处,不管面临残缺的现实,总是满怀着完美的理想,鼓舞人们的力量。
这首词从篇始到篇终以诗入词,作者借中秋明月抒发出来的矛盾精神,借骨肉离情体现出来的全缺观念,是互为表里的理想境界的现象,缺失是现实生活的反映,可贵的是他对待残缺的现实,坚持完美的理想,虽有犹豫,并无悲哀,虽有怨恨,并无颓废,从现实到理想,始终充满希望。他的豪放气概,是来源于他开阔的胸怀与正确的处事态度,如没有思想作为底蕴,是无法构成如此感人的艺术佳作。在中秋节品读苏词,更有意义,感慨万千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