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 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 |
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? 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。 |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 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 |
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 取次花丛懒回顾,半缘修道半缘君。 |
我的日记
>>更多日记老三届的婚姻多是苦涩的
我是老三届的67届,亲历了老三届的成长历程。老三届因为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制约,在感情婚姻上,不同于当代年轻人,由浪漫的恋爱进入婚姻的殿堂。当时老三届对爱情还处在蒙昧中,就上山下乡了。接下来的坎坷历程便很难有随心追求爱情的机会与条件了。多是权宜之计走到一起, 婚姻感情多是寡淡无味,或是在痛苦的矛盾中煎熬,更有劳燕分飞 ,各奔东西的。当然,并不否认,老三届有婚姻美满的,但很少,幸福的多是同学式的青梅竹马婚姻。这样的婚姻是受上天特别眷顾的,太少了。我在这里倾诉的是我们老三届的绝大部分普通人的婚姻不幸。
希望共勉。
1965年,文化大革命开始,老三届年龄13岁到19岁,心无旁骛,受当时的政治教育与社会影响,很单纯,很努力上进,学习刻苦钻研。尤其是66届的老高三,正全力以赴为考大学而拼搏。
在男女情感问题上,不曾用心,那时的人思想比较左,或者说是比较正统,中学生若有“窥视”异性的思想行为,或流露出喜欢某异性时,那将被视为品德问题、生活作风不检点问题,冒犯了天下之大不违。是不要面子的事,所以,没有学生会丢这个面子的。个别学生,产生了对某异性的好感,也要克制而收藏在心底,不为人所知的。
65年到68年,三年文化大革命运动,打倒资本主义,打倒走资派,打到反革命,、、、需要被革命的太多了,谈情说爱那也是要划为资产阶级作风而被革命的。所以,虽是少男少女的老三届,也都是革命小将,不会犯资产阶级作风错误的。
所以,到了1968年,国家一声令下:三届学生一律上山下乡时,大家都是怀着一颗单纯无比的心、响应国家号召的壮志、高喊着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”的口号,走向了农村广阔天地。
从城市到农村,对不曾吃苦的城市孩子来说,真是天地的变化。
环境简陋、生活条件艰苦、有时,甚至吃不饱肚子,沉重的农活更是难以承受的折磨,因此,导致的精神压力、肉体痛苦,对这些大孩子来说,真是举步维艰,度日如年。心力交瘁,同时,农村的环境氛围也有他特定的复杂情形,为了少吃点苦,少受点罪,也要会应对好一些“现管”,斡旋好关系重要的事儿。因此,精神也很紧张、疲倦。常常是夜不能寐,年纪小些的,还会梦里哭醒喊妈妈。思念父母,怀念故居,盼望早日回家,是每个人日思夜想的心疾。所以,下乡的头二年,没有人会想恋爱结婚的感情问题。、
再一转眼,老三届中的高年级到了男大当婚、女大当嫁的时候了。虽然自己没心思想这婚姻问题,但周围却有人在动脑筋,尤其有些农村当地人,看到城里来的女孩子比农村妹子肤细美白多了,男孩子也是副白面书生气,早有垂涎之意。通过种种手段或利害关系的要挟,或取或求,使一些女孩男孩无奈或嫁与了农汉、或取了农村妹子。这些老三届的人就要长期或永久留在农村了。他(她)们可能终生都没有感受到过爱情的滋味。
这其中婚姻最悲惨的是被当时政策划为出身“黑五类”的学生,(就是所谓家庭出身是地、富、反、坏、右(即地主、富农、反革命分子、坏分子、右派分子)的子女。 )的学生,他们文革运动中本人也受到打击与迫害,下乡要被发配到最苦的地方,下乡期间,也会受到种种不公正的待遇。更没有出身好的人敢与他们联姻。可以说,当时“黑五类”子女是找不到对象的。他们的婚姻更是“凑合”的,“将就”的。
还有一些同学搭伴过日子的。当时形势下,谁人能知何年何月有返城的机会,也许命运注定要永远留在农村,在这艰难困苦的环境中,一个人苦撑,终不如有个伴儿陪着好,多份温暖,多份力量,少点孤单,少点凄苦。加之年幼,环境也不容多考虑,况自己也没经验多思考,觉得选择同学总要比选择当地农村人好,所以,就选择了并不相爱,但很熟悉的同学成了家。因为年龄小,无知,因为脾气不契合,但却是关系很熟很熟的人,所以经常会不客气地争吵。他们却没有恋爱。
当然,有一部分人,一直等到了返城结婚。一切也并不如自己想向中那样美好,返城后,首先要解决工作问题,才好找对象,那年头,谁有靠山,谁才好找到工作,换言之,父母有地位、工作就好找,否则,就一筹莫展。, 东拉西扯,找门子,挖关系,送礼,请吃,才可能搞定一份工作。有了工作,才好找对象,那时没有婚介,没有上报征婚的事儿,靠熟人介绍吧,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,命运也相同,都在动荡之中,所以,找个合适的对象也真不易,那时,彼此经济条件都很有限,没时间,也没经济条件谈恋爱,差不多,就凑合了,然后朋友、同志给凑一二块钱,聚会热闹下,就是结婚了。
老三届如此蹴就的婚姻,基本权宜是从,所以婚姻的感情或是寡淡无味、
或是痛苦中煎熬,或是劳燕分飞、各奔东西。
所以说,老三届的婚姻多是苦涩的。
网友评论
>>我要评论有爱情难舍难分不敢承诺【同为知青】泪水直下。
我们每个知青都有一段难忘历程【历史】可惜我对文学不砖研不然地话可写一部小说来作为乡村的纪念。
时光地流逝有如瑞急的湲流,一转我们以有白发。
不去回首与叹息朝新的目标及希望开步。